5月20日,中心試驗場課題組組織完成了抗污染CTD和感應傳輸CTD規范化海上試驗的回收工作,試驗設備和數據全部順利回收。
由于疫情影響,本次規范化海上試驗的第三方檢驗組、質量控制組部分成員、監理單位和有關專家無法到達現場,課題組通過視頻會議的形式全程記錄了本次試驗,上述專家通過視頻觀看了本次試驗,并對試驗過程進行了實時質詢和監督。上述設備原計劃于2020年1月24日回收,受春節和疫情的影響,試驗意外延長了近四個月,由于設備均安裝在“國海試1”試驗平臺上,設備的安全和工作狀態得到了有效保障,在長達四個月無試驗人員維護的情況下,最終順利完成了設備和數據回收,體現了我中心試驗平臺的優越性。
今年4月,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向我中心提交了其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研制水下聲學波潮儀的規范化海上試驗申請。中心試驗場課題組針對其試驗大綱及相關要求,為其提供了試驗場海域波浪、風等基本海洋環境信息,結合試驗場地形、底質資料,選定在試驗場西北側水深約30米、地形較平緩的海域作為其試驗地點。
5月21日,試驗場課題組為本次試驗組織成立了現場試驗組、第三方檢驗組、質量控制組,并邀請了監理單位和有關專家參加。課題組通過視頻全程直播了本次試驗,部分未到場人員和責任專家通過視頻觀看了本次試驗,并對試驗過程進行了實時質詢和監督。本次試驗依托“國海試1”試驗平臺進行了組裝、調試,采用試驗場提供的聲學釋放器作為回收手段,最終順利完成了布放。計劃七天后進行設備、數據回收和二次布放。
處在疫情期間,中心試驗場課題組依托試驗場和試驗平臺,為有關參試單位提供了全方位的試驗服務。針對禁漁期的船只限制,試驗場駐威海人員幫助解決了從威海市到山東省的審批問題,順利提供了船只;為了保證試驗在疫情形勢下順利開展、避免延期,試驗場課題組與科技部管理單位、試驗參與單位和有關專家等就視頻會議的合理性進行了多次磋商討論,最終獲得了認可,保證了試驗工作的順利開展。(戰略室 韓林生 石建軍)